2009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,伴随着汤富酬老师发表的单细胞文献,标志着正式进入了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时代,早期的时候,尽管已经迈入了高通量时代,但是因为单细胞测序的价格使得技术并没有过多的普及开来,直到2017年10×平台的建立才使得单细胞技术彻彻底底的传播开来。
细胞聚类看亚群、热图看基因表达、细胞轨迹看分化、韦恩图看交集基因、Circle看通路富集情况,然后添加了一个RT-qPCR实验验证了一下七个候选基因中的四个基因
如果有了思路,完成分析不会花费很长时间,动动小手,一篇影响因子3分的单细胞文献带回家,并且补充的实验验证也是很简单的那种
文献中,作者由免疫荧光为引,阐释了不同MITF水平在不同亚群中的异质性,进而揭示了残留肿瘤耐药的重要机制
Ps:目前来看,临床和单细胞的结合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,也不乏有Nature级别文献涌入大众的眼球(文献来自2021年Nature Medicine)
临床医生提供临床见解,解螺旋提供单细胞数据技术,或者如果对于基础方向的老师想要结合临床研究,解螺旋同时也有专业的临床研究团队为大家提供保姆级的服务
作者利用HE染色来展现健康(对照组)和牙龈炎(实验组)组织的差异情况并未后续分析的展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